背景
建築格局和建築物風格
三進表示志蓮淨苑大致上分為三個部分,有第一至第三進,而每一進的建築物、佛像和佛教藝術品各有不同。由「一重門」進入第一進,建築物包括蓮池、長廊、天王殿、鐘樓和鼓樓。當中蓮池是根據「淨土經變圖」中阿彌陀佛展現的淨土的七寶池和八功德水而仿建而成。天王殿和鼓樓是敦煌淨土經變式建築。
與唐代佛教建築的相同和相異之處
唐代木構四合院式的設計的建築格局有四方面與唐代建築佈局相同。首先,庭院四周圍著迴廊,而前廊正中設院庭大門,唐代稱為「中三門」。然後,院內縱軸線上前後有一至三座殿堂,可單層可樓閣。再者,在前殿之前的院庭面積較大。最後,前殿左右建配殿,而配殿多是樓,體積較小。
志蓮淨院有些地方與唐代佛教建築略有不同。因實用性的緣故,在迴廊轉角屋頂上立柱,上建平台,殿較小型。
建築特色
1. 榫接
志蓮淨院的殿堂是用木材建構而成,其建造方法強調不用任何現代化工具,如釘子,而全部構件的結合都是以榫接方式完成。榫接體現在志蓮靜苑殿堂的井干式梁架上,梁架的構件和構件之間均沒有用釘,而是用榫卯結合,這能加強梁架的柔韌性,減輕地震帶來的影響。
2. 斗栱
3. 經幢
經幢是中國佛教建築特有的一種多角形的石柱。它是從布帛製的幢幡轉變而來的。梵語和巴利語分別稱為馱縛若(dhvaja)和脫闍(dlmja),譯為竇幢或天幢。佛教稱佛陀為法王,也以幢為他的標誌,所以稱佛的說法為建法幢。古時的幢是用以書寫佛號和經文的:後來為以長久保存,遂用石材仿其形狀製造,上面有蓋,下面有座,中央為六角或八角形的柱,遠望有如幢幡。這是經幢的起源。這種石幢原是為刻「尊勝陀羅尼經」而設的。《陀羅尼經》指出,若人能寫此陀羅尼安高幢上,或安置窣堵波上,那些被幢影映身或幢上的塵土落在身上的人們的罪業就會消除。
4. 獸面頭瓦
屋脊和瓦當的花紋及獸面圖案卻是根據唐代佛寺設計。
5. 金色鰲魚
志蓮靜苑內有一對金光閃閃的鰲魚建在主殿的屋脊上。這設計與木材建築物有關,木製建築物不能受火,而相傳有一種龍首鯉魚身的動物稱為「鰲魚」,生性好吞火舌,故民間將其雕像置於柱樑或屋脊上,以壓制火神。正好志蓮靜苑全用木建造,鰲魚設計可保護和保祐志蓮靜苑不受火災影響。
殿堂佈局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